台灣經濟研究院 研究三所 林欣吾所長
台灣創新創業育成體系的發展,應是全球獨有的模式與成就:一個2,300萬人的國家,就有130所的育成中心。不過,如果從國家整體發展的角度看,如何讓這許多創新創業育成中心所形成的體系,能對台灣的發展產生有效且有效率的貢獻,應是更為重要的目標。創新創業要成功,必然是從技術、營運模式、到產銷人發財,從發想、規劃到落實的各個關鍵面向都必須落實到位;而育成中心所形成育成體系的目的在於協助創新創業者能夠從「無」到「有」、從「有」到「第一桶金」,從「第一桶金」到「穩健發展」。所以,有效且有效率的育成體系,當然不能僅有一把刷子,必須是個相互扣合的多核心機制。
回顧台灣育成中心的發展歷程,從早期育成中心成立僅以提供空間為主,接著逐漸累積發展出輔導業者的能量,到近年各育成中心開始朝向深化獨特輔導能力,同時考量到各別育成中心能力之不足,開始以區域及領域專長形成育成網絡,期待透過育成中心間能力的互補,以發揮育成體系的綜效。最近兩年來,除了從育成中心補助模式的調整,以鼓勵育成中心更為深化輔導能力與模式外,更透過創新服務憑證及育成加速器等等整體作法,一方面協助育成中心廣為引進學校教授的輔導能量,另一方面更引進天使與創投的資源,再加上教育部所推動的創業課程、科技部的創新創業激勵方案,開始引導提升整體創新創業育成體系的運作效率。
當然,單純提高體系的運作效率是不足的,提高創新創業的品質與有效性是另一個必須要關注的面向。所謂的創新創業品質與有效性,應該是以創新創業對台灣整體發展的貢獻程度而言。業者創新創業的方向,如果是個可以為產業、為人們生活創造高附加價值,對於台灣發展的貢獻應高於附加價值低的方向;業者創新創業的模式,如果是個可以築起進入障礙,紮實的經營,經營將可長可久,對於台灣發展的貢獻應高於容易在全球化浪潮下被快速替代的模式。
從過去幾年中小企業白皮書統計所呈現的創業方向, GEM(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,全球創業觀察)中所呈現的台灣創業特性,及台灣當前整體產業結構迫切需要升級與發展新興產業的情形看來,孕育足以切入高附加價值領域及築起進入障礙的創新創業方向,確實也正是當前台灣發展所需要的方向。
要提高創新創業的品質,關鍵在於創新創業想法必須融合專業並切中產業需求或消費者需求,同時要有創業精神與整合資源能耐的創業者實際參與,能夠在反覆地嘗試中前進。
為促使創新創業能夠朝這個方向移動,顯然仰賴個別的育成中心、育成網絡系統的努力,都不足以達成這個目標,必須要從整個體系的發展作思考。對此,以下從幾個面向,嘗試提出精進的想法:
1. 藉著人口結構的壓力與契機釋放學界力量:學界力量是充沛的,不過如何能夠引導到成為產業創新創業的助力,一直是個政策議題。過去幾年,政策上經常偏重於透過補助以刺激產學合作研究,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。在大學教書是個行業,想要升等,在純學術的路上前進,也是個合理的方向,所以透過政策補助,吸引學界對產業有所貢獻,相對的難度較高。未來幾年,由於進入大學就讀的人數預期將開始減少,此時對於許多在中後段的大學而言,將會產生不小的壓力,而這樣的壓力,其實也帶來轉型的機會。此時,學校的轉型,除了定位的選擇之外,最重要的應該是如何調整提供給教師們的整體機制,包括升等機制、授課時數、能力的補足(例如缺乏創意、產業與專利的知識,需要額外學習)及薪資結構等等。更多擁有專業知識與能力的人員投入創新創業,將有助於優質創新創業想法的數量。
2. 設置一個有助於提出優質創新創業想法與規劃的支援平台:多年來政府推動許多刺激創新創業的方案,包括三創、產學激勵方案、U-Start計畫、鼓勵參與國際發明展及新近的創新創業激勵方案等,這許多的方案,確實帶動與誘發大學提出創業想法的風氣。不過,要提出能切中產業需求或消費者需求的機會與模式,並非發想、創意就好,除了專業知識,還必須有許多複雜面向的考量,這必須要透過標竿個案與業界實際經驗的挹注。非常可惜的是,雖然整個國家經過這許多的方案,激發許多的想法,但是這些想法並未累積,更遑論有好的個案與經驗,可以提供後進者的參考。另外,從實務的創業個案觀察,要能規劃出創業計畫並落實的,多數並非還在大學就讀的學生,反而是已經有就業經驗的年輕人,所以如果能夠形成一個平台,累積個案、創新創業的想法、發展出創業計畫,引進業師予以輔導,同時也媒合導向已經有職場經驗的年輕人,或投資者。若此,各項創新創業競賽的想法,不但有助於後進者發想,也不再只會是想法,而且有機會誘發實際的投資與創業。
3. 鼓勵個別育成中心挑戰國際的營運品質水準:最近兩年來,育成中心的補助機制,已經調整成為基礎與特色加值模式,期待透過這樣的補助模式,鼓勵各育成中心能夠發展出育成標的與輔導模式的特色,在這樣的方向下,開始提供部份育成中心更積極地從長期思考育成中心的發展脈絡。然而,在這樣正確機制下,如何調整特色育成方向朝有助於創造高附加價值創業的出現,與如何引導績優特色育成更進一步發展,將會是兩個核心問題。關於前者,除了應該要重新設定特色育成方向,確認對台灣發展的貢獻外,也應當檢視各育成中心所提構想的策略邏輯,避免僅有辦活動的育成規劃。關於後者,則是應該開始為績優特色育成設定國際的標竿,開始不僅是要在國內表現績優,也必須與國際的績優育成有相同的水準,甚至超越!
整體而言,一個能夠對台灣當前發展作有效貢獻的育成體系,應當要努力的目標。而要邁向這個目標,除了必須掌握機會引進專業族群的參與外,設置一個可以產生綜效、降低溝通成本的平台,以及具有國際水準的育成中心等等幾個核心重點,應該是未來應努力的重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