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
AI 時代的新創公司:每家新創都該是「AI 新創」

發布日期 : 2024-11-15

侯宜秀

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基金會 秘書長

 

自 2022 年 Midjournry, Stable Diffusion, ChatGPT 等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問世以來,過去一年多,此項技術已深刻影響矽谷勞動市場,科技巨頭如谷歌、亞馬遜、Meta和微軟等,雖銷售利潤增長,卻紛紛大規模裁員。此現象源於兩大因素:疫情期間勞動力快速擴張後的調整,以及對人工智慧技術研發的積極投入。

生成式AI的崛起,促使這些站在產業與技術前緣、彼此激烈競爭、著眼全球市場的頂尖企業,迅速調整資源配置,將資金從人力招聘轉向人工智慧技術研發,包括購買昂貴的人工智慧晶片和超級電腦。Meta預計今年將花費超過100億美元購買Nvidia的專用晶片,這在在顯示出巨頭公司對人工智慧技術的重視程度。

與此同時,生成式AI的快速發展也導致企業在其他技術領域裁員,如谷歌減少了增強現實技術人員,Meta裁減大量專案經理職缺。這些調整顯示公司正集中資源加速生成式AI的開發與應用,以期在未來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。

這些矽谷老闆,為何毫不猶豫地將資源完全向人工智慧投入?

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在2023年 6 月預估,光就生成式人工智慧,就將為全球經濟創造每年可高達4.4兆美元的價值。其中,銷售、行銷、軟體工程、客戶運營和產品研發等職務受影響最深,每年分別可增加數千億美元的價值,總計可達到3.3兆。生成式AI在銷售領域的應用潛力巨大,可優化銷售預測、客戶分析和銷售策略制定。在行銷方面,AI可協助市場細分、廣告投放和內容生成,提升行銷效果。軟體工程領域,AI可優化代碼生成、錯誤檢測和系統設計,提高開發效率。客戶運營方面,AI能改進客服系統,自動回應客戶查詢並提供個性化服務。產品研發領域,AI可加速新產品開發、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和預測市場趨勢。此外,供應鏈也將受到生成式AI的影響,每年可增加約2000多億美元的價值。

而生成式人工智慧與分析式/決策式人工智慧結合,將使人工智慧往更普惠、門檻更低的方向快速發展,為各行各業帶來巨大變革,創造可觀的經濟價值。誰能最快掌握AI技術,調整人力資源配置,適應未來的工作模式轉變,誰就能獲取所創造的經濟價值。這也是為何矽谷公司資源迅速轉進。

矽谷是全世界對人工智慧技術掌握度最高及滲透度最高的區域,在矽谷所發生的變化,對世界的其他地方而言可作為預示。「AI 不會取代人,但『會 AI 的人』會取代『不會AI的人』,這句話在矽谷已是現在進行式。

矽谷的巨頭公司如此,台灣的「非 AI 」新創公司又應該如何因應呢?以下是幾點建議:

每家新創都應該是「AI 新創」,以人工智慧技術及領域知識為核心能力:

必須認清人工智慧將帶來技術徹底變革( Techonology Reset),未來沒有使用人工智慧技術的公司將像是在紡織機時代用手工紡紗。二十一世紀初 Internet Bubble 網路泡沫化後,網路技術本身並未泡沫,人工智慧技術也將如此。雖然會很多應用、工具出現後又迅速消失在市場上,但以資料出發、透過訓練、演算邏輯建立模型,從而讓電腦能執行各種「類人類行為」功能的技術趨勢不會改變。因此,如何透過人工智慧技術實踐核心領域知識,將公司達到「人工智慧時代的生產效率」水準,將是重中之重,核心人員(甚至所有人)都須對人工智慧技術邏輯有所認識,並能運用適當工具。

以資料驅動為實踐路徑:

人工智慧以資料為基礎,因此未來不論是哪種產業,都必須更重視數據收集、分析和應用,在公司內部建立資料治理的機制,以便在人工智慧導入時,能有足夠的資料得以利用。

以人工智慧合規為尺標:人工智慧技術雖然將帶來生產效率的大幅提升,但同時也將帶來許多未曾預期的風險。對新創公司而言,可能沒有足夠資源能夠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,但管理階層仍應具備風險管理意識,特別是目前人工智慧法規正在全球各國激烈討論中,例如歐盟人工智慧法即將執行,需要關注理解,確保AI技術應用的合規性、安全性,並關注數據隱私、技術可靠性和倫理問題。

生成式AI如電力般,將顛覆所有產業。新創創業者唯有掌握這些關鍵,才能在人工智慧時代中脫穎而出,因此,每家新創都應該是「AI 新創」。

活動訊息: 育成專欄
瀏覽數:
登入成功